“蓝老师,我吃得比别人少,为啥还这么胖?”上个月,粉丝小林在微信里发来一张自拍:肚子鼓鼓的,大腿粗得穿不进去年的裤子。她说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饿得头晕眼花,体重却纹丝不动。
我看了她发来的舌苔照片——白腻厚,舌头两边有齿痕,一问:“容易累吗?饭后胀气吗?大便黏马桶?”她连连点头。我说:“别再硬扛了,你这不是'吃得多’,是'运不动’。”
《黄帝内经》讲:“脾主运化。”脾就像身体里的“运输公司”,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送到全身。可一旦它“罢工”,食物就堆在肚子里,变成湿、变成痰、变成脂肪——尤其是腰腹、臀腿这些地方,最容易被'堵住’。
这不叫“胖”,叫“虚胖”。
图片
我给她定了一套“中医式轻养计划”,不用节食,也不用猛练,只做三件事:第一步:先辨体质,别乱吃很多人减肥失败,是因为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像小林,就是典型的“痰湿体质”——虚胖、肚子大、爱困、爱吃甜食。而有的人是“气虚”——瘦但松垮,动不动就喘;还有人是“肝郁”——压力一大就暴食,月经还不准。
“治病求本,调理需对症。” ——《金匮要略》
所以我让她先从饮食开始调:
痰湿体质:喝“茯苓陈皮茶”(茯苓10g + 陈皮5g + 生姜2片),健脾祛湿;气虚体质:喝“黄芪红枣茶”补气;肝郁体质:玫瑰花+山楂泡水,疏肝理气。第二步:吃对时间,吃对温度“胃经当令”是早上7-9点,这时候吃温热早餐,最养脾胃。我让她早餐喝碗小米粥+一个蛋+一小块红薯,不吃冷饮、冰奶茶、生鱼片。晚餐提前到6点前吃完,避免积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素问》
第三步:每天10分钟,按3个“瘦身穴”我不让她去健身房,而是教她在家按摩:
足三里:膝盖下三指,健脾和胃;三阴交:内踝上三指,调节内分泌;带脉穴:腰两侧,顺时针揉,专攻小肚子。每天按2-3次,每次1分钟,坚持一周,她就说:“腰不那么紧了!”
图片
运动也讲究“温柔”我不让她跑马拉松,而是推荐:
每天快走30分钟,能说话但不喘;经期前靠墙站,挺胸收腹;经期后4-7天是“黄金期”,可以加量。“慢养才是真养生。”——中医古训
一个月后,她发来消息:“腰围减了3cm,裤子终于松了!”更重要的是,她不再整天昏昏沉沉,精神头好了,连姨妈都准时了。
别急着甩肉,先让脾胃“醒过来”减肥不是跟自己较劲,而是帮身体找回节奏。每周瘦0.5-1斤,稳得住,才长久。
如果你也经常觉得累、胀、胖得没力气,不妨试试这套“温和轻养法”——不伤身,不反弹,慢慢变轻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