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记者 丁尊宝 青岛报道
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积极推进“网融格灵”试点建设新路径,深耕基层治理创新,坚持横向深化网格联动、纵向下沉资源力量,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打造群众生活“幸福里”。
筑牢基础,资源在网格整合
大场镇“网融格灵”模式以“网”为基,让治理资源精准下沉至网格末梢。一是细化网格架构,聚焦“网眼偏大、参数较多”等实际问题,拆分过大网格、合并过小网格,健全完善网格体系。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将全镇精准划分259个网格,一个网格覆盖30-60户,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推选987个党员中心户,将治理、服务、发展等涉及群众的大小事“一网兜住”。二是延伸组织触角,坚持把建强党组织体系作为固本之举,将本土培养和外来引进相结合,聚焦维护稳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任务,注重从返乡大学生中培养选拔村“两委”班子成员,为基层党组织引入“源头活水”。三是健全联动机制,完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党建、政务等服务事项,收集群众“微心愿”,为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导入资源、夯实支撑,今年以来已推动“埠行街”建设等130余件群众“微心愿”落地见效。
培育激励,力量在网格凝聚
大场镇“网融格灵”模式以“融”为要,让多元力量在网格内协同发力。一是建强专业队伍,搭建常态化培训体系,围绕基层治理理论、实务方法等6项内容,对专业社工、“桑榆映霞”志愿服务队开展系统性培训,推动基层工作人员转变思维、提升能力,带动群众主动参与治理。二是深化走访服务,创新推行“百名干部进万家”走访机制,畅通“恳谈采集—日志建档—卡片联通—会议攻坚”闭环体系,213名机关干部包联8520户镇常住居民,每名包联40户,收集解决土地纠纷、道路修缮等群众诉求建议140条。三是推动文明传播,组建宣讲队伍,通过场享益站、“帮喜团”等载体,开展医保政策解读、婚俗改革宣传等“微宣讲”112场,志愿者协助村民举办新式婚礼42场,为群众节省开支超60万元,拓宽德育积分应用场景,开展积分兑换180余次,吸引40名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数智融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网融格灵”模式以“灵”提质,让数智技术为网格治理注入高效动能。一是建设乡村云脑,整合镇域“人、地、事、物、情、组织”基础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完成12平方公里区域三维建模,社工参与打造乡村云脑智慧平台,构建“一张图”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环境监测、安全防控等领域实时研判调度。二是布局“数字化+为老为小”网络,建设镇级数字助老平台,为120户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落地“智慧幼托”项目,打造智慧教学系统、电子园牌班牌,配置交互一体机、智能AI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三是构建数字矛调平台,融汇公众投诉、网格治理、警地联动等六大渠道诉求,对各类矛盾纠纷智能生成研判结果,分流至相关承办单位,实现多责任部门一键快速分责、联动处置,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