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十四年抗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之后,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和平期,从1950年开始至今,我国虽以和平发展为主要路线,但在国家发展中也历经了8次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这其中大多是敌人对我国屡次的无端挑衅。
在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次战役还是1962年我国开展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当时印度人不顾我国多次警告,屡次骚扰我国西藏边境,这一场战争最后的结局是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结束。
就在全世界认为我党要乘胜追击,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印度人一点颜色瞧瞧时,我党却作出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举动,主动停火、归还军车、撤离印度。
主席作出的这些决定让很多士兵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主席让给印度军车全部加满油再归还。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安排,毛主席又为何手下留情呢?
印度的挑衅
我国和印度的军事冲突,主要还是来源于西藏地区的边境问题,和中国一样,早期的印度苦于被英国支配已久。
作为英国人的殖民地,印度可以说是毫无发展,好不容易等着战争胜利,英国人基本撤离印度,印度政府这才发现,离开了英国人的大操大办和先进工业水平,印度的工业经济发展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藏问题的起源还是要追溯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时期,当时英国为了扩大自己在印度地区的势力,就曾和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西藏的部分地区暂时划给印度。
作为英国人的缓冲区,可想而知,当时的政府自然不会答应这种无理的要求,可霸道的英国人根本不管这么多,拿着一份协议逼迫政府签了字,就发表声明说西藏是印度的地盘,这也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的历史由来。
最开始纷争矛盾发生时我国政府对英国人的一面之词进行了强烈的反对,后来正好处于二战的关键节点时期,我国根本无暇顾及西藏地区的种种问题,尤其当时和英国还是盟友,只能将这件事暂时搁置,却没想到这成为日后中印两国矛盾不断频发的爆发点。
1947年,印度率先建国,趁着我国内战之际,印度开始向西藏疯狂进兵,他们在西藏地区插上了专属于印度的旗帜,而那时因为交通不便,再加上蒋介石根本无暇顾及西部战事,印度就这么鸠占鹊巢了一段时间。
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又紧接着发生了朝鲜战争,迫于地理位置压力,我国兵发朝鲜开始了长达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役。
可以说有5年以上的时间,面对印度人的挑衅,我国仅仅是以口头警告为主,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行动,这也就给印度政府造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我党政府不敢也不会出兵西藏。
1951年,印度不顾我国反对执意将西藏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国家境内,3年之后,印度人出兵占领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多处山口。
为了妥善解决西藏问题,我国多次提出和印度当局进行磋商谈判,没想到印度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不仅拒绝出席谈判仪式,更是毫不顾忌的再度出兵占领西藏地区的部分领土。
1959年8月,丧心病狂的印度人不顾国际条约,拿起武器向我国驻扎在西藏地区的边防军发动了偷袭,这是中印军队在边境的第一次冲突,同时这也让我国看清了印度人的丑恶嘴脸。
反击战的大获全胜
印度人把我们的忍让当做是理所应当的态度,每每我们想要好好就西藏问题坐下来认真谈谈时,嚣张的印度当局都会怒吼着:“没什么好谈的,西藏是我们的,你们离开就好。”
所有的一切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从印度谈判回国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印度不但不认可我们的谈判协议,甚至要求我们把所有军队撤出西藏,在尼赫鲁的指示下,印度开始向西藏输送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
1962年10月,印度国防部长公开支持尼赫鲁的有关决定:“西藏是印度领土不可质疑,为了维护领袖权威,我们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后悔。”
面对印度如此不讲道理的行径,毛主席也迅速做出了指示:“他们要打咱们就打,东线西线两支部队要做好配合,不仅要把他们打退,还要狠狠打疼他们。”
在做出战略指示后,我军部队迅速行动,10月19日就抵达克节朗河对岸,所有的解放军战士心里也都憋着一口气。
而此时的印度军队还大多处在黎明到来前的美梦之中,他们没想到的是,天还没亮时,随着两声信号弹的炸响,解放军向印军驻扎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仅仅第一仗,印度人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死伤了将近2000名士兵,尼赫鲁更是十分气愤。
本来通过这场战役,我国还是希望和印度好好坐下来谈一谈,避免再度发生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可尼赫鲁却不这么想。
一方面他认为第一场战役的失利是印度人太过轻敌导致,另一方面他又和美国人达成协议,得到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的支援,在11月中旬时,尼赫鲁不顾劝告,执意展开了第二次进攻。
美国的重型武器装备果然不同凡响,印度人很快占据了战场的主动优势,可虽然有着武器装备,但是印度人协同作战能力较差,弹药越来越少也让他们不敢贸然进攻,而我军则趁着对方疲软之时逐个击破,在他们进攻乏力时一举冲锋占领了高地。
消息传回国内,尼赫鲁和所有印度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3天之后,我军乘胜追击,数万名解放军战士向着中印边界迅速靠近,当时的尼赫鲁早就吓破了胆,和高层商议着仓皇出逃,不过令他和印度人民没想到的是,在快到中印边境线时,我军竟然主动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主席的决断
在即将抵达印度边境线的时刻,主席的一纸命令让所有解放军重新撤回到了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等待着进一步的安排。
新德里的尼赫鲁得知消息喜出望外,本来打算作殊死一搏的他此刻仿若新生,现在的尼赫鲁也顾不上别的了,原先不屑于谈判的他此时也通过地下组织和我国积极组织联系,希望能和平谈判。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有太多的印度军人被关押和俘虏,国内的百姓纷纷要求尼赫鲁和我国进行和平谈判,把这些因为战争被困的印度军兵全部解救回国内。
就在尼赫鲁和印度高层商量着如何和我国进行谈判时,毛主席却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把所有的印度军人全部送回印度境内,截获的印度战利品全部送回去,另外把印度军车全部加满油送回去。”毛主席作出的这番决定在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毛主席这番略带反常的操作没想到引得了世界各国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和赞誉,很多西方国家都不吝赞美之词,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具政治指挥的战争收场之一”。
原本还叫嚣着的印度当局在看到我国大度的举动后也十分羞愧,他们原以为那些被俘虏的印度士兵一定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却没想到我军对他们极其优待,很多印度士兵回家后都不断述说着中国军队有多么人性化,一点也不像尼赫鲁先前渲染的那般。
而毛主席归还所有战利品的这一举动,更是深深冲击着印度人的内心防线,印度士兵在中印边界开着满载汽油的军车回国时,不知道坐在办公室看着伤亡数字和战略物品清单的尼赫鲁会作何感想。
这一次的“还车通知”无疑也给印度当局一个沉重的耳光,让他们的所作所为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其实对于当时的举措,毛主席也有着深层次的考虑要求,主要是当时美苏两国局势紧张,毛主席不愿意再生事端,如果执意要打入印度国家内部,担心会造成更大的国际紧张局势。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本来是一副受害者被迫发动战争的姿态,但通过这场战争来看,我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各国证明了印度人的虚假。
我们也以这种无私的精神向世界各国证明着爱好和平的我们不是惧怕战争,相反当敌人向我们攻击时,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向敌人开战并取得胜利。
结语:
在这次冲突之后,我国和印度之间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与和平,经此一役之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获得了其他国家更多的重视和尊重。
这种处理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艺术,但是给予对方的战略打击却丝毫不亚于一场重型武器带来的战略打击,这样的领导艺术和战略魅力足以证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了。
史料来源:[1]刘征鲁:毛泽东与对印自卫反击战[J].坦克装甲车辆,2017
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