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教授,您说我这个磨玻璃结节能消掉吗?还是得赶紧手术切掉?”在门诊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CT的普及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门诊上肺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磨玻璃结节更是十分常见的。
然而,受到网络各种不实信息的影响,以及普通老百姓相关知识较匮乏,很多人常常会把磨玻璃结节跟肺癌划等号。因此,一旦发现磨玻璃肺结节以后,往往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压力之下就会做出盲目的决定,选择直接手术切除。
那么,对于磨玻璃肺结节的患者来说,到底是应该立即手术还是再等等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磨玻璃结节:这个“阴影”其实并不可怕!
磨玻璃结节在影像上的呈现为薄薄的云雾状阴影,就好比是磨砂玻璃一样,虽然模模糊糊,却不会掩盖下面的血管和支气管结构,其虽然在三大常见的肺结节类型中,风险较高,但磨玻璃结节并不等于肺癌,相关数据显示,仅有20%的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最终确诊是恶性的,而且也是生长极其缓慢的,除此之外,更多的磨玻璃结节可能是炎症或者感染后的“瘢痕”、肺泡出血或者局部纤维化引起。
之前就有个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随访了4年时间,其中右肺一个混合磨玻璃结节在随访的过程中持续增大,而左肺的磨玻璃结节却稳定无变化,于是医生建议其先切除右肺结节,左肺的继续随访观察即可。后来,患者实在不放心,又不想继续手术,才找到杜教授,想要采取中药散结,结果结节消的干干净净,患者也彻底放心下来。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随访观察的话会不会耽误病情?
其实,随访观察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对于风险较低的肺结节,可能在余下的生命里都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这些结节若手术切除,反而弊大于利;另外,在随访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带来的危害。门诊上也不乏有随访过程中消失的案例存在。
当然,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结节,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比如下列这些:
- 直径≥8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5mm
- 随访中持续增大超过2mm或密度增加
- 实性成分增多或新增实性成分
- 位于肺边缘便于局部切除的进展性结节
好,现在知道了哪些是需要警惕的肺结节,那什么时候手术才是最佳时机呢?大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权衡:
1、风险程度
低风险:比如纯磨玻璃结节,通常密度较低,甚至接近正常肺组织密度,即使考虑原位癌,也可长期随访,无需立即手术;
中风险:比如常见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可能是微浸润肺癌,但也没必要惊慌,可以择期手术;
高风险:比如实性成分多,同时含有毛刺、血管穿行等恶性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较大或已确诊的,可尽快选择手术切除;
2. 患者情况
年轻患者:在结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先解决婚姻、生育等人生大事后,再行处理,尽可能降低对人生轨迹的影响,如果结婚前就手术的话,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对方的选择;
高龄或合并严重疾病者:可判断结节的进展过程,若明显长于预期寿命,完全没必要手术;若身体条件无法承受手术,也可选择不手术;
心理焦虑严重者:此类患者也不少见,即使结节风险不高,但是随访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焦虑,进而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此时可适当的放宽手术标准,否则长期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比肺结节以及手术本身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最后,手术是唯一的方法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上面咱们提到的例子,除了手术外,门诊上有不少肺结节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中药软坚散结,也可以达到缩小或者消除的目的,虽然不是百分百,但也确实让很多人避免了手术。所以,大家发现肺结节以后,不必过于惊慌,也无需立即手术,而是应该给自己争取一个不手术的机会!
1万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